top of page
搜尋

兩地青年互融互通 尋求合作共贏 (Dicky經濟日報專欄)

  • 作家相片: Louie Dicky
    Louie Dicky
  • 2023年12月7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已更新:2024年4月10日

呂迪祈 | Dicky Louie



兩地青年互融互通 尋求合作共贏


工程行業是一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領域,尤其在這個發展迅速的時代,更需要不斷學習和更新知識,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,以把握發展機遇。筆者早前便代表工程界社促會出席了「建造業青年大灣區交流計劃」開幕禮,以全力支持中港兩地青年在工程及建築行業上的發展並盡展潛力。


其實中港兩地的青年工程師透過交流合作,不僅能夠促進個人職業的成長,也對整個工程界的發展帶來重要的推動作用。兩地工程師可以共同參與各類型的研究項目及工程實踐,這種合作能夠帶來資源共享及協同效應,並加速工程項目的進展和成果的實現,而兩地工程師更可以互補長短,共謀成果,一起實現知識上的深度交流。同時,兩地合作亦有助於擴闊彼此的國際視野,例如對兩地在工程實踐上的分野、在新科技上的發展、行業的整體發展趨勢以及工程標準等,都可以有更深刻的認知,絕對有助於拓展彼此的思維和視野,以提升在國際舞台上的競爭力。


共同探索 創新前景

為了促進兩地青年在大灣區的交流,筆者建議可以採取以下措施。首先,為中港兩地的工程師與學生組織交流活動和研討會,以提供一個互相學習和分享的平台,當中可以涵蓋不同領域的工程,包括建築、工業、能源等,讓不同範疇的工程師都能更了解彼此的研究項目和技術,並建立合作關係。同時,這樣的交流活動也適用於建立跨校合作項目,例如開展兩地研究項目、實驗室合作等,以加強兩地學術機構間的聯繫。


此外,政府的支持和資源投入也是不可或缺的。政府應該要全力提供相應的誘引與協助,以進一步增加年青工程師的參與率,例如經費補貼、項目合作津貼、獎學金計劃、交流計劃、實習機會,甚至是舉辦不同的工程比賽等,鼓勵青年工程師積極參與合作交流,並推動工程領域的創新發展。透過兩地的交流合作,可以加速技術的傳播和應用,從而提升工程項目的效率和質量。因此,我們更應該鼓勵和支持中港兩地青年工程師在大灣區的交流合作,為工程界日後的發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創新力,推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。



呂迪祈

工程界社促會青年部高級副主席

大舜基金智囊團成員



呂迪祈 | Dicky Louie


 
 
 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